老撾在經濟特區的發展取得長足進步,但挑戰依然存在
經濟學家建議對一些政策和機制進行審查,以促進本地和外國企業家流入經濟特區。
例如,在開發商和政府機構之間進行協調時,需要採取一站式服務以加快進出口活動,並需要採取許多其他步驟。
政府面臨的另一個主要挑戰是,確保在經濟特區內僱用更多的老撾人,以減少繼續代表高比例工人的外國國民人數。
在過去的十年中,老撾的經濟特區不斷發展,為邊遠地區的城市化做出了貢獻,促進了經濟增長,並為當地人民創造了就業機會。
老撾目前有12個經濟特區(四個經濟特區和八個經濟特區),面積近20,000公頃。
大約294家公司(其中56家是老撾公司,217家是外國公司,其餘為合資公司)正在開發區投資,註冊資本總額近80億美元,其中已動用了16.2億美元。
對經濟特區的投資已產生15,544個工作(其中老撾國民佔7,180個,外籍工人佔8,364個)。
在過去的九個月中,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,幾家公司決定在老撾經濟特區開展業務。
例如,八家公司已獲准在薩凡納赫特省的薩凡塞諾經濟特區投資,總投資額約為400萬美元。
同時,位於博科省的金三角經濟特區吸引了13家公司,註冊資本超過3400萬美元。
政府的目標是明年有32家公司投資於其12個經濟特區,創造2180多個工作崗位。
同時,政府致力於確保老撾人民在經濟特區的就業方面享有優先地位。
通常,經濟特區已成為工業和服務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,為未來實現國家經濟多元化奠定了基礎。
如果計劃中的鐵路是為了將老撾與其鄰國連接起來而建造的,那麼這將為人們在老撾經商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。
由Somsack Pongkhao
(最新更新2016年10月5日)